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中心简介
       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
        廉政建设

        文化“两创”的齐鲁版图

        来源:大众日报客户端作者:李岳岳 2023-03-31 09:48

         

          3月26日,“走文化廊道 进经济园区 看山东高质量发展”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的第一站——“走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”历时一周,在青岛收官。同一天,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开幕。

          一个收官,一个开幕,时间上无缝衔接,主题上都与文化文旅相关,联系起来看,意味不同寻常。

          01

          旅游,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文化体验。

          经历三年疫情,人们迫切需要走出家门,去感受美好的世界,寻求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放松。

          当前,文旅行业最艰难的时刻正在过去,看看火爆出圈的超然楼,吃出新境界的淄博烧烤,不难发现,游客还在、市场还在、机遇还在。

          关键就看谁能率先抓住机遇,把“文”和“旅”融得更好、合得更好。

          胶济铁路沿线,就是一条富有“文”和“旅”相融无限潜力的宝藏线。济南的泉水文化、二安文化,淄博的陶琉文化、齐文化,潍坊的风筝文化、年画文化,等等,这些文化资源,是激发活力、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根源所在。

        济南趵突泉

        图源丨济南市文旅局

          把这些宝贵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挖掘出来,寻找其融入现代生产生活的契合点,是推动文化“两创”的关键。

          沿胶济铁路自西向东——

          看淄博海岱楼钟书阁,突破传统业态,打造了一个包括奶茶、简餐、茶文化空间、城市书房、稷下学堂、海岱大讲堂等一系列功能的文化综合体,做到了把外来文化引起来、让淄博文化走出去。

          看潍坊青州古城,推出“青州古城时空隧道”数字文旅项目,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,数字化展示六大地域特色文化主题,让游客置身于山海、花丛、古画、佛造像的虚拟与现实艺术空间,感受前世今生的穿越之旅。

          看青岛国际邮轮港区,借助天然优势,整合历史工业遗迹和优质海岸线资源,着力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港和高品质滨海休闲活力区,让老港区焕新颜……

          放眼胶济铁路沿线各地,有的深挖当地资源,打造地方特色,有的运用新技术,打造文化新业态,有的以需求为导向,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,一系列举措,让活态的、开放的、流动的优秀传统文化,在齐鲁大地能够得到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在新时代显示出勃勃生机与活力。

          可以说,借助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,山东文化“两创”有了新表达。

          02

          这种新表达,在于对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。

          大家都明白,无论是地理资源,还是文化资源,它们并不必然等于旅游资源。只有当地方资源形成对客源地有足够吸引力的时候,才可能成为核心旅游资源。

          如果我们把沿胶济线的文化资源比作珍珠,只有把它们串起来,有效整合起来,突出点、连成线、形成面,才能充分发挥整体效用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胶济铁路就是串联起这些珍珠的黄金线。

          这条黄金线,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活了起来。胶济线上文化资源丰富,且同类型的文化资源不少,比如代表儒家文化的济南府学文庙、青州松林书院,代表红色文化的莱芜战役纪念馆、焦裕禄纪念馆等。这些文化资源,如同散落的珍珠,分布于各地。当这些资源独立存在时,人们可能对其知之甚少,而胶济铁路可以将它们整合起来,形成文化“合集”,点击线路上的任一资源,呈现出的便是整体的文化发展状况。

        位于淄博市博山区的焦裕禄纪念馆

          这条黄金线,擦亮了文化的金字招牌。整合,旨在形成整体效应。整合文化资源的过程,也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过程。

          什么是文化品牌?举例来说,说到济南,就能想到泉水,说到潍坊,就能想到风筝,这就是城市的文化品牌。当文化资源聚合起来,城市就有了标签,发展就有了依托。

          对于山东来说亦是如此。擦亮“好品山东”的金字招牌,让山东手造、山东智造焕发时代光彩,让黄河大集留住人间烟火气,就能更好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、发展优势、竞争优势,在文化“两创”上迈出新步伐。

        济南泥塑“兔子王”

          03

          新表达,打开的是文旅融合新模式。

          文旅融合是篇大文章,题目出了不少年,但关于“融什么”“怎么融”的答案,总是持续创新、不断迭代。但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:就是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。

          这个连接点,可以是生活感,也可以是时尚感,可以是科技感,也可以是体验感。而让文化传播开来最有效的途径,无非就是让人们亲自去看、去听、去感受,在“亲身经历”中烙下文化的烙印。

          3月16日,“行走百年胶济、高铁环游齐鲁”文旅列车从济南西站驶出,山东快书、胶州八角鼓等特色表演,金石篆刻、肥城桃木雕刻等非遗手造,烟台“八仙归来”、曲阜“尼山圣境”等旅游文创产品,烟台苹果、平阴玫瑰等山东好品,纷纷“进站上车”。搭乘高铁环游齐鲁,实现了好客与好品的同频共振。

        肥城桃木雕刻

          如今,胶济线不仅发挥着运输功能,还是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。

          通过推出“高铁票+酒店+景区”套票,开行红色教育、研学游、亲子游、工业游等特色列车,拓展公益性“慢火车”的网红品牌效应,等等,铁路的单一交通功能开始向集交通、美学、游憩等复合型功能转变,在提升旅客出行体验的同时,也将文化有力传播出去,真正做到了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。

          清晨在济南来一碗泉水茶,晚上到青岛“哈”啤酒吃蛤蜊;上午在高密红高粱小镇体验文学之美,下午在青州古城感受千年历史积淀。

        游客在青岛“哈”啤酒吃蛤蜊

        摄影丨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

          看,在文化与旅游的交融中,在好客与好品的共振中,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,山东正在以更多新表达、新方式,点亮文化“两创”的齐鲁版图,描绘着高质量发展的光明未来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编辑:张懿程

        文章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