扈书乘:儒家思想中的廉洁文化智慧
来源:《走进孔子》杂志作者: 2023-02-15 16:42
2022年2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》,其中谈到,要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、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”。儒家文化集中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和根本理念,其中有很多宝贵思想,可以为加强高质量廉洁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。
高尚志向引领廉洁
廉,本意是厅堂的侧边,厅堂侧边既有棱有角又方方正正,故引申为为人品行端正有节操。洁,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洁,瀞也。从水,絜声。”洁本义是形容水的干净、清洁,后引申为人操守清白、德行高尚。所以,廉洁就是品行端正、操守清白、德行高尚。其中当然包括不贪财货,但这只是一个标准很低的基本要求,今天很多人对于廉洁的认知似乎仅限于此。其实,廉洁更丰富的含义和更高的要求在于始终做到自修自律,保持自己的高尚道德和清白操守。而这恰恰是儒家文化特别强调的。从一定意义上说,儒家文化甚至可以说就是廉洁文化。
儒家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,我们可以把这些丰富的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:修养论、社会论、教育论、政治论。其中,修养论是“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黑道老大免费观看第一季在线_日博365哪个是真的四论”的基石,贯穿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黑道老大免费观看第一季在线_日博365哪个是真的整个思想体系,集中体现着儒家文化的精髓要义。所谓修养论,就是儒家关于人格修养的论述。他们提出了一些理想人格的概念,比如大人、君子、仁人、圣人;也提出了一些人格修养的理念与方法,比如立志、好学、力行、自省。在他们看来,按照这样的目标、理念和方法去做,就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境界,实现个人的安身立命;在这个过程中,也自然能够安顿他人,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、社会和谐发展。这个理念是儒家文化中最为核心的东西,用孔子的话说就是“修己以安人”“修己以安百姓”,用《大学》中的说法就是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从修养自己安顿家人开始,层层外推。在家,安顿家人实现家庭和谐;在团队,安顿同仁实现团队和谐;在社会,安顿大众最终实现社会和谐。这个价值追求与责任担当,被孙中山先生称为中国政治哲学“独有之宝贝”。
孔子毕生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有序、人人安顿的理想社会。这个社会,孔子称之为大同社会。关于这个社会的样态,《礼记·礼运》篇记载了孔子托古言志的亲口描述:
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、寡、孤、独、废疾者皆有所养。男有分,女有归。货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;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
《礼记·礼运》书影
这段文字亦见于《孔子家语·礼运》篇中。深入分析大同理想的意蕴,我们会发现这个社会理想与个人的政治理想有内在的融通性。一个人一旦确立了这种高尚追求,就会心心念念“行道为公”,一心想的是他人、是社会、是大众,自然不可能出现廉洁问题。不仅不会出现廉洁问题,他还会为实现自己远大的社会理想孜孜奋斗。所以我们看到,孔子门下弟子三千,贤者七十二(一说为七十七),很多人都曾出仕为官身居要职,但没有出现一个贪官,而且个个志存高远、勤政爱民、政绩卓着。我们也会发现,后世真正能够奉行儒家学说的人都是如此,无论在朝在野、在家在外,都会始终保持高尚追求,做到操守清白、身端行正。更为难能可贵的是,在“天下无道”即政治生态、社会环境出现问题的时候,他们都能做到择善固执、洁身自好、敢于斗争,努力拨乱反正、引领正气,为社会健康发展保存一股清流和希望。有的人甚至为了维护公平正义、国家利益、百姓福祉,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。
多维智慧涵养廉洁
除了以高尚志向引领廉洁,儒家文化中还有非常丰富的思想智慧,可为新时代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提供启示。比如,对政治本质的清醒认知。《论语·颜渊》记载,鲁国执政上卿季康子曾经请教孔子何为政治,“季康子问政于孔子”,孔子朗声回答:“政者,正也。”《孔子家语·大婚解》记载,鲁国国君鲁哀公问“人道孰为大”,孔子先说“人道政为大”,在深入阐释时也主动提到“夫政者,正也”。通过这个回答,足见孔子思想之深刻纯粹。在他看来,“政”的本质就是“正”,“行政”就是“行正”,“政治”就是“正治”,以正治国,以正理政。在他那里,被很多人奉为从政法宝秘籍的权术、计谋之类的东西,与政治无关。这就为政治正确实行、权力不被滥用奠定了坚实的认识论基础。落实这个理念,为政者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德行,认为“政者,正也”自然会主张“为政以德”。政者“正”,“政”才可能“正”。而政德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,政者“正”,就会带动社会“正”,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。《论语·为政》中,孔子说: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”《论语·颜渊》记载,孔子说“子帅以正,孰敢不正”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,必偃”,讲的都是这个道理。
又如,对政治功能的明确定位。政治为何存在?功用何在?《尚书·虞书·大禹谟》说:“德惟善政,政在养民。”《尚书·夏书·五子之歌》说:“皇祖有训:民可近,不可下。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”《尚书》逸篇载:“天降下民,作之君,作之师。惟曰其助上帝,宠之四方。”(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引)“宠”就是爱,“四方”就是普天之下的百姓。古老的华夏民族早就有了政治应该服务百姓的理念。孔子“信而好古”“温故知新”,鲜明地提出爱民、养民、惠民的主张及“庶、富、教”等具体举措。孟子继承了这个思想,强调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,并提出了一系列以造福百姓为目标的仁政主张。“民贵君轻”论这一让朱元璋看得心悸肉跳的振聩之语,今天听起来依然掷地有声、铿锵有力。这一思想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,就是人民至上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、以人民为中心。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中,蕴含着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基因。
再如,对为政目的的鲜明主张。《论语·微子》记载,孔子的弟子子路说:“君子之仕也,行其义也。”一般认为这是转述孔子的话。“义”是合宜、应该,为政做官就是为了“行义”——做该做的事。为官该做的事是什么,当然要看老百姓的需要。《论语·雍也》记载,孔子的弟子樊迟“问知”,孔子说:“务民之义,敬鬼神而远之,可谓知矣。”为官要致力于做老百姓认为该做的事,所以在做行政决策的时候,就要注意倾听百姓的意见,用《尚书·周书·洪范》的话说,要“谋及庶人”,而不是自作主张,更不能“不问苍生问鬼神”。据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记载,孔子曾高度评价子产“不毁乡校”而重视民意民声,体现的也是这个思想。这就启示我们,无论身在何位,当官必须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想群众之所想、急群众之所急、解群众之所忧,而不是为了自己所谓的前途搞政绩工程、形象工程、面子工程,更不能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。有些落马的干部曾说,“当官不发财,请我都不来”“我每天想的就是发大财,住大房子”“我每天想的就是在分管的工作中寻找商机”。抱着这样的目的从政做官,怎么可能为百姓服务?又怎么可能不出事?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告诫党员干部要强化宗旨意识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,要时刻牢记当官为什么、用权干什么。对党员干部来说,这是个根本问题,如果解决不好,要么出廉政问题,要么出作风问题。
《清正廉洁(一)》特种邮票
还如,对权力财富的理性态度。儒家有非常清醒理性的义利观。《周易·乾卦·文言传》说:“利者,义之和也。”利,本质来说是道义的聚合。而《易传》据说就是孔子及其弟子所作。这种理念在《论语》和其他儒家原典中也有十分充分的体现。很多人都以为孔子只强调甚至只懂得道德教化,非常迂阔而不谙世事。其实不然。孔子对人性人情和社会有通透的了解,他从来不反对人升官发财。他说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。”(《论语·里仁》)求富求贵是人的正当需求,应该尊重和支持。孔子的智慧在于,主张追求这些东西应该走正道,“以道得之”,否则宁肯不要,“不处也”。与富贵对应的是贫贱,孔子说“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”,贫贱人人讨厌,但摆脱贫贱也必须要通过正当的手段,否则宁肯安处,“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”。基于这样的认知,在孔子看来,如果不是正道所得的富贵,就像天边的浮云一样既无法把握也一文不值,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”(《论语·述而》)。确立了这样的正确理念,一个人自然能够时时处处身端行正、清白自守,做生意就不会制假售假、坑蒙拐骗,做官就不会贪污受贿行贿、搞权谋耍手段。无论从政、经商,还是为教、为文,乃至各行各业,廉洁都是立身处世的必要品质。明代晋商王现说:“夫商与士,异术而同心。故善商者,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。是故虽利而不污……故利以义制,名以清修,各守其业,天之鉴也。”(李梦阳:《明故王文显墓志铭》,《空同集》卷四六)
系统设计保障廉洁
当然,儒家并不幼稚,也不迂腐,他们并不认为单靠理念引导、人文教化就能解决一切问题。儒家对于治国理政、社会管理,有一系列系统融通的设计。孔子说:“太上以德教民,而以礼齐之;其次以政焉导民,以刑禁之,刑不刑也。化之弗变,导之弗从,伤义以败俗,于是乎用刑矣。”(《孔子家语·刑政》)在孔子看来,最高明的政治首先是要用高尚的道德教化百姓,再用礼法建立运行的秩序,还要运用行政方法加以引导,最后配以刑罚禁令,刑罚运用前还要先进行教育引导。如果不接受,戕害了道义,败坏了风俗,不得已才运用刑罚手段。这个设计可以概括为“德治礼序,刑政相参”,这是一个道德教化、制度规范、行政引导、刑罚救济四措并举、智慧融通、旨在务本的系统设计。这一设计的突出特点是“德主刑辅”。很多人谈到社会治理,往往只看到法律制度的重要性,而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。这不仅是片面的,而且舍本逐末,正如孟子所言:“徒法不能以自行。”(《孟子·离娄上》)
在2014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,中央政治局常委、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指出: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实现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统一。法律法规再健全、体系再完备,最终还要靠人来执行。党员干部一旦在德上出问题,必然纲纪松弛、法令不行。现在,有的党员干部不学党规党纪,不知法律法规,无视规矩、不讲廉耻,毫无戒惧之心。职位越高、权力越大,越应心存敬畏,战战兢兢、如履薄冰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修身为首要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基因,德治礼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。
王岐山同志的讲话深刻阐释了人的因素的关键性和根本性。儒家突出强调道德教化,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。不仅是治国理政,甚至是家庭建设,都是这个道理,他律、自律缺一不可。但要最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还得靠强有力的内在自律。所以,加强廉洁文化建设,除了完善法纪法规、制度保障,更要高度重视、努力做好以文化人、以德教人的工作,这是一体推进“不敢腐,不能腐,不想腐”并最终解决“不想腐”问题的关键所在。
(济南市委党校(济南行政学院)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(院)长、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。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,“孔子学堂”推进委员会特聘专家,尼山世界365封号提现了没到账_365黑道老大免费观看第一季在线_日博365哪个是真的中心讲师团讲师,中国实学研究会、山东孔子学会会员,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,山东省干部学院、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等多所院校特聘教授,山东教育卫视“孔子大学堂”主讲嘉宾。)
编辑:宫英英
文章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